不断谱写黑河的绿色颂歌

针对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持续退化、水事矛盾突出的问题,自 2000年开始国家对黑河干流实施水量统一调度;200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启动黑河近期治理工程。黑河管理局在水利部领导下以及黄委的统一规划下,实现治理规划目标,合理配置流域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产生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近年,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与全球水伙伴(中国黄河)配合黑河管理局的流域管理特点,为流域各方搭建起有效的沟通平台,推动治理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2017年是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制定《水、气候与发展项目》新三年规划的关键一年,配合项目主题,黑河因其独特的自然与社会历史条件成为最具研究价值以及最值得推广的示范工程。为了更好地总结黑河综合治理的成效,中国委员会在黑河管理局的全力支持下,组织省/流域水伙伴在818日至21日间进行实地调研,与当地管理部门、用水户协会和水库管理基地等进行座谈,对取得成绩以及未来工作的诉求做了全面了解。

          作为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和东风场区,干流全长928公里,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分别与石羊河、疏勒河流域相邻。上游山高谷深,是黑河水的主要来源区;中游的张掖地区地处古丝绸之路和今日欧亚大陆桥之要地,依靠黑河水灌溉,发育成重要的人工绿洲,农业发达,有“金张掖”的美誉;下游的额济纳旗边境线长507km,区内东风场区是重要的国防科研基地;居延三角洲地带的额济纳绿洲,既是阻挡风沙侵袭、保护生态的天然屏障,也是当地人民生息繁衍、国防科研和边防建设的重要依托。历史上黑河由于缺乏水资源统一管理,开发失度、用水失序、生态失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中游地区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用水量迅速增加,致使进入下游的水量由五十年代初的11.6亿立方米减少到九十年代后期的7.3亿立方米,加之下游上段用水户的拦截利用,实际进入额济纳绿洲的水量仅有3亿立方米左右。进入额济纳绿洲水量的锐减直接造成了下游地区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林木死亡、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日趋严重,成为我国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同时,流域内的省(区)之间用水矛盾突出,水事纠纷也时常发生。2000年,黑河管理局开始组织实施黑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以解决流域内水资源供需严重失衡、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水事矛盾尖锐的问题。作为中国第一条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的内陆河流,黑河在多年不断探索和实践下,保持输水到尾闾东、西居延海及东居延海连续多年不干涸,成功实现了从应急调度到常规调度再到生态调度的不断深化,探索出一条符合黑河流域特点的多部门协调、多省(区)合作的流域综合管理的工作机制。

           根据现有的工作成绩,中国委员会将联合黑河管理局,结合全球水伙伴工具箱的框架,将黑河流域实施水量统一调度,水资源优化配置,统筹兼顾各地区、各部门的用水需求的突出经验总结成案例,以实现黑河绿色颂歌的国际化推广。未来,中国委员会将以项目规划为出发点,对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所产后的生态效益、经济社会效益以及国防效益等价值做进一步的总结。与此同时,结合流域各地区、各部门的需求,配合黑河管理局加强政策制定、技术提高、多方沟通及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内容,发挥中国委员会的独特优势。

 

(照片资源均由黑河管理局代君先生提供)